目录:
叶县县衙修复情况
1、叶县县衙,自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建造,历经清咸丰八年(1858年)、同治年间(1865~1869年)的重修,于1997年12月8日重新修复,至1999年10月1日主体部分对外开放。1999年国庆节前,叶县县衙正式对外开放,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逾十万人次,以及接待省、部级以上领导数十位。
2、叶县县衙修复工程自1997年正式开工,至1999年主体部分对外开放,2001年进一步对东、西副线上的建筑进行修复。整个过程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拆除周边112家住户的310间房间及5幢单位楼房,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,耗资640万元。修复工作遵循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成功保留了明清风格。
3、叶县县衙,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,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历经数百年,直至1997年,一直作为叶县 ### 所在地,得以保存至今。自1997年12月开始,县衙进行了修复,以此为依托,于1999年国庆期间对外开放,成为叶县县衙博物馆。
4、叶县县衙的建设可以追溯至明代洪武二年,现存的县衙建筑始于这一时期。县衙内部包括正堂、幕厅、架阁库、库楼、戒石亭、鼓楼、衙神庙等设施,总体布局在几百年间虽有调整,但基本格局保持不变。叶县县衙在历史中屡经战火与兵灾,不同任官往往需要对部分设施进行增修或重建。
5、明代官制中,知县通常为七品,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,这源于叶县地理位置的重要,地处南北交通要道,且税收丰厚(每年上缴税赋10万石以上),故县令多由五品同知担任,因此县衙规格非比寻常。1997年,叶县县衙的修复工程正式启动,至1999年对外开放,2001年进一步扩展修复范围。
记鸽文言文阅读答案
1、可是抓雌鸽时已精疲力竭,又猜想雄鸽一定会拼死抵抗,姑且嗥叫离去,避 开雄鸽的锋芒: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“穷寇莫追”“强而避之”的道理。等到后来狸又到来,它并非不想先吃雄鸽,但是知道雄鸽必定已有所防备,而雌鸽却没有, 所以采取先易后难(的策略)。
2、去:离开 故:原因 居:过了 2 被雄鸽啄了 3 自以为是,骄傲自大,最终自取灭亡 记鸽文言文管同翻译 原文 叶侯之家,获二鸽,缚其翅而畜之野。狸者知其不能飞也,攫而食其雌。雄者怒,奋其喙啄狸。狸嗥而去。不数日,复获一雌焉。狸至而又食之。
3、【文言文 译文: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,到中山去找猫。中山人给了他猫。这猫既善于捉老鼠,也善于捉鸡。过了一个多月,老鼠少了,鸡也没有了。他的儿子很担心,对他父亲说: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?他父亲说: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。我怕的是老鼠,不是没有鸡。
长城的建筑史
1、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修建的,始建于公元1368年,历时300多年才建成,历经明清两个朝代的不断修缮、扩建和完善。这段长城总长达60多公里,其中更高的地方海拔达到了1015米,相当于一个40层的高楼,在地势险要的地方,长城的墙体宽达8米,高达10米,拥有许多瞭望台、箭楼、空城和壕沟等。
2、长城,这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象征之一。建筑于中国北方一望无际的平原、山位和沙漠,长城十分壮观,像是一条正在向远方延伸的巨龙。近来随着全世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愈加深入与全面,长城的建筑史也被重新审视和评价。长城自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时期开始建造。
3、长城的建造历时几千年,经历了多次修建和加固,其结构也不断演变和改进。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,当时各个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敌而建造了一些城墙。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为了加强边防防御,开始修建长城。这段长城主要由土坯和石头构成,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的骑兵。
县衙的叶县县衙
叶县知县的高阶地位,使得县衙规格超越寻常,反映了其在明代属县等级中的优势地位。叶县面积广,税赋高,地处南北交通要道,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,促使县令多由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。县衙建筑群布局合理、规模宏大,建筑风格融合南北特色,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风格、流派特点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。
明代官制中,知县通常为七品,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,这源于叶县地理位置的重要,地处南北交通要道,且税收丰厚(每年上缴税赋10万石以上),故县令多由五品同知担任,因此县衙规格非比寻常。1997年,叶县县衙的修复工程正式启动,至1999年对外开放,2001年进一步扩展修复范围。
叶县县衙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,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县衙建筑。叶县明代县衙不但规模宏大,气势雄伟,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。根据我国古代的官制,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,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。按照明代体制,全国的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