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:
- 1、桂林解放桥怎么样
- 2、桂林解放桥的历史资料
- 3、桂林解放桥介绍?
桂林解放桥怎么样
1、桂林解放桥属于桂林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。解放桥是桂林市东、西交通要道,重建后桥宽45米,长284米,造型美观,轻盈流畅。伫立桥上,东望七星公园,西见闹市,北可看伏波山、叠彩山、独秀峰、南可眺望象山、穿山、南溪山。
2、综上所述,解放桥是桂林市的一座重要桥梁,其历史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迁,同时也见证了社会进步和技术革新。
3、桂林的解放桥,历史上承载着浓厚的人文气息。早期,每当烟雨蒙蒙,漓江之上,竹排悠悠,渔夫们驾驭着竹排,借助鸬鹚的捕鱼技艺,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,显得尤为迷人,这样的场景曾在小学教材《桂林山水》(人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)中有生动的描绘。
桂林解放桥的历史资料
1、年7月, 占领军溃败时炸断3号钢梁。1946年2月修造“中正浮桥”。1951年7月, 在原址重修钢木桁架结构, 更名解放桥。1951962年先后两次维修。1972年, 解放桥保留下部结构, 加固桥墩, 拆除上部结构, 扩宽桥面, 改建为空腹式混凝土双曲拱桥。
2、解放桥的历史可追溯至1939年,当时以“中正桥”之名建立,用以应对战争时期的紧急疏散需求。它原是一座钢木桁架上承式桥梁,长度181米,宽度11米,共5孔,每孔跨36米,桥面由木材构成,设计荷载为10吨。桥梁历经1944年日军轰炸和1945年国军撤退时的破坏,1946年修复为“中正浮桥”。
3、桂林解放桥的历史源远流长,自唐代起,此地便有浮桥的身影。宋朝《静江府城图》中提到的东江桥(拖板桥),位于解放桥附近,由船体连接而成,其稳定性受到水流影响。明清时期,这座桥改名为永济桥。
4、位于解放东路东端、自由路西端, 是桂林市城区横跨漓江最早的桥梁。始建于1939年, 时抗战军兴, 桂林屡遭敌机袭击, 为疏散城区人口, 建成钢木桁架上承式桥梁, 定名“中正桥”。长181米, 宽11米, 5孔, 每孔跨36米, 木桥面, 荷载10吨。1944年10月, 日本侵略军压境, 炸毁3孔桥面。
5、桂林解放桥位于桂林市城区的中心位置,它横跨漓江,是市区内最早连接东西两岸的桥梁。这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,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,为了应对敌机的频繁轰炸,以疏散城区人口,桥梁采用钢木桁架上承式结构建造,被命名为“中正桥”。
6、桂林解放桥横跨漓江,位于桂林市解放东路东端,自由路西端,始建于1939年,由中正桥更名而来,经历了多次改建。解放桥现在是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,桥大气美观,人文底蕴深厚,桥底刻有各种图案,晚上在灯光的点缀下,更加美丽。
桂林解放桥介绍?
桂林解放桥位于漓江之上,连接解放东路东端与自由路西端,自1939年起便成为桂林城区的重要桥梁。这座桥不仅在当地居民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,也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旅游景点。桥上雕刻精美,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是别具韵味。
位于解放东路东端、自由路西端, 是桂林市城区横跨漓江最早的桥梁。始建于1939年, 时抗战军兴, 桂林屡遭敌机袭击, 为疏散城区人口, 建成钢木桁架上承式桥梁, 定名“中正桥”。长181米, 宽11米, 5孔, 每孔跨36米, 木桥面, 荷载10吨。1944年10月, 日本侵略军压境, 炸毁3孔桥面。
桂林解放桥横跨漓江,位于桂林市解放东路东端,自由路西端,始建于1939年,由中正桥更名而来,经历了多次改建。解放桥现在是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,桥大气美观,人文底蕴深厚,桥底刻有各种图案,晚上在灯光的点缀下,更加美丽。
桂林解放桥位于桂林市城区的中心位置,它横跨漓江,是市区内最早连接东西两岸的桥梁。这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,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,为了应对敌机的频繁轰炸,以疏散城区人口,桥梁采用钢木桁架上承式结构建造,被命名为“中正桥”。
桂林解放桥的历史源远流长,自唐代起,此地便有浮桥的身影。宋朝《静江府城图》中提到的东江桥(拖板桥),位于解放桥附近,由船体连接而成,其稳定性受到水流影响。明清时期,这座桥改名为永济桥。